再次鼓起勇氣一個人出門
找個比較有文化、有氣質的地方去
去古代全國最高學府國子監和孔廟吧!
國子監和孔廟位在國子監街上
就在觀光客必遊景點之一的喇嘛廟「雍和宮」對面
國子監街又名集賢街,有「匯集天下所有賢能之士」之意
在國子監街上
鮮少聽見刺耳的喇叭聲、令人渾身不舒服的吐痰聲
連路人說話音頻都調降許多
果然有文化禮教約束的地方,感覺文明多了
孔廟對面的國子監中學
光看名字就覺得裡面的學生各個會念書
都可以考上北京大學、清華大學等一級學府
孔廟,又稱「先師廟」、「宣聖廟」
建於西元1302年,距今700多年
僅次於山東曲阜的第二大孔廟
孔廟對面有座八字形的紅牆黃瓦,叫「孔廟影壁」,和先師門對望
是廟學建築的基本格局,也可遮擋住後面一些不規則建築物
國子監、孔廟比鄰而居,是依據「左廟右學」傳統而建
元、明、清三代皇帝都在此祭拜孔子
很幸運,剛好遇到解說員
一路為我們說明每一處的由來或典故
越過先師門,一尊孔子像立在眼前
孔廟和國子監裡共有三尊孔子像
這裡是第一尊,台灣沙鹿人楊清欽捐贈
孔子生於西元前551年9月28日,歿於西元前479年4月11日
享年72歲,以當時人類的壽命來說,孔子絕對是人瑞
每年敬老節都會上電視新聞和領獎金
兩側是清代進士題名碑
記載時間自順至三年(西元1646年)至光緒三十年(西元1904年)
刻著118位的名字、籍貫、及名次
如赫赫有名的劉墉、紀曉嵐、林則徐、李鴻章等
一些歷史課本上曾經出現過的名字
大成門前中央為階梯,左右兩側為平緩斜坡
階梯僅皇帝可走,和當年新科進士走
文官走左邊、武官走右邊
跨越大成門,中間突起的路是天路
只有天子可以走的路,文官走左邊、武官走右邊
今天我也走了好幾回天路呢
旁邊稀稀疏疏白白的,是殘雪
大成殿前的一株700多年古樹「觸奸柏」(或辨奸柏)
相傳是元代國子監的祭酒(相當於現在的大學校長)所植
明朝奸臣嚴嵩代皇帝祭拜孔子
要求一切的過程要如皇帝般的禮遇
當嚴嵩經過這顆柏樹時
一陣風吹過,柏樹枝將嚴嵩的烏紗帽掀落地上
烏紗帽落地等同項上人頭落地
隔年嚴嵩就被處以死刑
後來人們說這棵樹可明辨忠奸
樹上的樹瘤,正看像個爪子(解說員說的)
把頭歪一邊看,像張人臉,人們傳說像嚴嵩的頭
呵~呵~呵~像嗎?好像有點像
柏上桑
元代種下,之後因樹幹中空死了
鳥兒將銜來的桑椹果實不慎掉落在樹的空處
有再長出新的桑樹,因此得名
硯水湖,乾隆皇給的名
相傳文人若能喝上一口,便能文思泉湧、妙筆生花
現面沒一滴水,乾枯枯的
「大成殿」最愛到處留字的乾隆題的
孔廟主體建築,供奉孔子牌位和皇帝祭孔行禮儀之所
元代最初始建築,後來被毀,明永樂九年(西元1411年)重建
明萬歷二十八年(西元1600年)改為輕琉璃瓦頂
孔廟,不是一般的寺廟,不可以燒香,所以廟中看不到任何的香爐
雍正皇帝為了表示祭拜的誠意,寫了一副「萬世師表」匾額
後稱此為無煙香
進入孔廟時,必須跨越不可踩踏門檻
因為寺廟的門檻是神的肩膀
若踩在神的肩膀上,那可是對神祇的大不敬
從小到大每回到廟裡燒香
爸媽都會叮嚀不可以腳踩門檻
也從來沒想過為什麼?今天終於解惑了
還有男生跨右腳、女生跨左腳ㄛ
祭拜孔子的方式有兩種
一是禮樂、二是舞蹈(八佾舞)
孔廟裡另一個厲害的寶藏「乾隆十三經石刻」
為了避免石板被大自然繼續風化
特別蓋了一個館來保存這些文字石碑
十三經石刻,共63萬字,189塊石碑
清,蔣衛,歷時12年完成
加上乾隆皇的「諭旨」碑文,共190塊
每一塊碑文都編上號碼
乾隆御璽
乾隆皇帝真的很煩ㄟ,愛到處題字、愛在書法畫作上蓋章
還喜歡頒旨立碑,人家刻經文他要頒諭旨
重新修孔廟也要立碑,同意教堂遷移也要立碑
北京好多地方都有乾隆皇立的碑文
攔腰斷裂的碑文
風化最嚴重的碑文
碑文上的字已經模糊看不清
想知道十三經是哪些嗎?谷歌了一下,十三經分別為
易經、尚書、詩經、周禮、儀禮、禮記、春秋左傳
春秋公羊傳、春秋穀梁傳、論語、孟子、孝經、爾雅
國子監,又稱「太學」、「國學」
元明清三代教育體制中的最高學府
也是國家最高的教育主管機關
等於現今的研究所、教育部吧
國子監的校長叫「祭酒」
國子監的副校長叫「司業」
國子監的教學主任叫「博士」
國子監,建於元大至元年(西元1308年)
明代曾大規模修繕及擴建
清乾隆四十八年(西元1783年)增建「辟雍」
就是現在所見建築樣貌
屋頂形狀是模仿一頂官帽
國子監裡的任何一道門都不設門檻
代表著求學問沒有階級之分、有教無類
充分發揚儒家思想
「集賢門」兩旁的柱子為黑色、代表著筆墨之意
而五行中黑色屬水,有水斯有財,希望大家讀書求得功名財富
跨越「太學」門
一座氣勢磅礡,雕工繁複精緻的琉璃牌坊宏偉立在眼前
檸檬黃的琉璃瓦散發著璀璨光芒,耀眼奪目
「在外行遍千萬里,不如太學走半步」
指的就是跨越這座琉璃牌坊,進入最高學府殿堂
牌坊右側有隻可愛「鰲頭」
古代宮殿前台階上刻著鰲魚浮雕
科舉進士中的狀元站在最前方迎榜
唱名榜單時,新科狀元站在榜眼、探花之前
還得站在鰲頭上迎接皇帝頒發的詔書
有高人一等、出類拔萃的意思
成語「獨占鰲頭」就是這樣來的
我們當然沒這機會和榮幸踩上鰲頭,只能摸摸鰲頭,沾沾幸運之氣
看這鰲頭已經被摸得黑亮黑亮的,漆都掉光了
想必一定有很多人和我一樣,想要沾點好運氣
鰲:傳說中一龍生九子,九子長相各有不同。鰲是龍頭龜背麒麟尾的合體。
另一個傳說,是海中的大龜大鱉
琉璃牌坊上高掛著乾隆皇寫的「圜橋教澤」、「學海節觀」
「圜橋」指的是後方這座「辟雍」中心建築
「辟」因念璧,「雍」指的是圓形建築
環繞著「辟雍」旁水池是由漢白玉雕製而成的欄杆
古代皇帝講學的宮殿,建築主體方正,四周環水
建築上取「天圓地方」,為人處事上取「外圓內方」之意
這座建築設計者為和珅、監造者是劉墉
「辟雍」座右兩側為東西六堂
是監生上課的教室,每堂11間,共66間教室
第二尊孔子像
孔子是北方人(山東曲阜),身高192cm
這尊孔子像按1:1等比例製作,站在彝倫堂前特顯高大雄偉
百度維基百科上寫孔子的身高為196cm
孔子像前懸掛著一串有一串的祈福紅牌
和台灣考季來臨時,考生拿著准考證到孔廟許願時一樣盛況空前
現在,孔子像已經不再只是祈求學業進步、金榜題名了
連家庭、事業、愛情、健康…等都可以許願
一次最多可以為自己祈求9個願望
孔子像後方的建築是彝倫堂,等同現在學校的大禮堂
彝倫堂前的廣場是「點卯台」,據說祭酒每天在卯時在此點名
第三尊孔子像,據說是開過光、最靈驗的
在彝倫堂的左側屋裡,但不給拍照
如果要祈願,可以在這買紅色祈福卡,為自己祈福
集賢街,是一條少見無人聲喧鬧、車輛呼嘯而過的街道
兩排古老槐樹枝椏交錯、高聳參天
即便是寒冷的冬天,仍保持著優美有質感的姿態,還帶點滄桑感
漫步在青瓦紅牆的清幽古街上,空氣中瀰漫濃濃的書卷氣
腳步不自覺放慢了,時間凝結在儒家思想裡